中国举重博物馆在广东东莞顺利封顶******
中新社东莞1月11日电 (李映民 李纯)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项目主体结构11日封顶,该馆位于“举重之乡”广东东莞市石龙镇。
东莞石龙镇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如新中国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中国首位举重奥运冠军曾国强,四破世界纪录的叶浩波等。石龙镇的举重健儿共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19次,获世界冠军29人次。
中国举重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和中国举重协会批准筹建的中国首家以举重运动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建成后将作为中国举重历史资料的展示平台。
中国举重博物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郭谦团队主持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89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66平方米,建设内容共分为三期,总投资约为13278万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举重博物馆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建设迈入全面提速新阶段。接下来,该馆建设重点除馆体本身的建设改造外,还将同步推进展陈布置、藏品征集、“口述举重史”摄制等工作。
该馆已征集到3981件(套)藏品,当中包括陈镜开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世界纪录创造者奖杯”,奥运冠军龙清泉的“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以及东京奥运会举重杠铃等重要藏品。
目前,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办正展开重点藏品征集工作,以确保顺利开馆。此外,与藏品征集同步开展的口述举重史采访,成功采访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举重名人已增加至58人。(完)
读懂新年贺词中的“奋斗密码”******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前夕,发表了温暖明亮、直抵人心的新年贺词。透过新年贺词,我们可以从“年终盘点”中找寻奋斗的身影,从“频频金句”中感受时代的温度,更能从“惦念嘱托”中获取奋斗的“密码”。胜利属于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当从新年贺词出发,瞄准未来中国的美丽图景,用奋斗的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勇担奋斗之责。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看到了“上天、入地、下海”的科技之美,看到了冰雪健儿奥运盛会上的竞技之美,看到了祖国广袤土地上硕果累累的丰收之美……这些“美丽画卷”的形成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源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之力。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光景越是美好、征途越是光明,越需要我们持续奋斗、勇毅前行,越需要我们争做“主人翁”,始终做到把自己摆进事业中,把责任扛在肩膀上,不断强化“强国有我”的奋斗担当,奋力把党的二十大绘就的蓝图变成现实,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砥砺奋斗之志。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斗的志气没有消磨,攻坚的毅力没有减退,一幅幅平凡英雄的斗争光影令人难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克难攻坚中得到落实,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事实证明,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迈向新征程,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共存,我们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殷殷嘱托,在伟大民族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斗争养分,不断涵养志气和毅力,以最饱满最昂扬的斗争姿态,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凝聚奋斗之力。独行者快,众行者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的“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力量源于团结,团结来自人心,团结就是胜利。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忘不了“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以团结之力抗击疫情,忘不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抢险救灾,也忘不了冬奥会上冰雪健儿传递出“更团结”的心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每个人都不是“孤勇者”,都是参与者、书写者、奋斗者,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起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磅礴力量。
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历经风雨,更觉阳光美好。2023年如约而至,在新年贺词这首温暖的“新年序曲”之下,让我们勇担奋斗之责、砥砺奋斗之志、凝聚奋斗之力,去迎接明天更有力量、更有希望的中国!(张磊)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